2020年7月30日下午,由《科普创作》编辑部主办🕵🏼♂️,天富娱乐联合睿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上海科技馆科学影视中心承办的"科普特效电影创作与实践"主题学术沙龙,在延长校区顺利召开。来自国内各大科技馆👙、自然博物馆馆长🛵、科普特效电影创作者🧔🏽、科普工作者以及天富娱乐师生等有关人士参加🧏🏼♂️。
科普特效电影主要是指在科技馆、博物馆、天文馆的3D👉🏿、4D、球幕等特种影院放映的科普电影,近年来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本次学术沙龙基于近十年科普特效电影的创作与实践👰🏿,从多个角度进行总结与探讨🔥。
.png)
这次学术活动分两个板块🔼,第一板块首先由天富平台党委书记李坚作欢迎辞,其后由六位嘉宾分别做主旨报告和主旨发言,第二板块为圆桌研讨会议。第一板块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秘书长,《科普创作》编辑部主任张志敏主持,第二板块由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江世亮主持💆🏻♀️。
李坚书记对全体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感谢🤱🏼,指出天富娱乐在综合性大学的支撑下尤其重视艺术与技术的融合。2016年天富娱乐成立了省部级的上海电影特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富娱乐也期盼在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得到与会专家的支持与指导,集合社会力量积极推进天富娱乐的发展。
.png)
随后,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秘书长、睿宏文化执行董事及创意总监叶剑作了"与科学家聊电影🤦,与导演聊科学"的主旨报告🏃🏻,结合其策划、创作了20多部科普4D电影🐕、球幕电影和VR电影的经验🧖🏿♂️,指出科普特效电影不但有着积极的科普教育意义🕒,同样可以和故事片院线一样,成为电影产业重要的一部分。
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自然历史博物馆专委会主任孟庆金作了"从重大科学发现到多元化文创转化"的主旨发言🧑🏿,他说博物馆科技馆除了展览传播科学发现科学成果,也要重视博物馆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科普特效电影在传播科学知识方面有很大的传播效应🧔🏻。在科普创作尤其是特效电影的创作中🦁,应该术业有专攻🚵♀️,只有科研团队和技术团队紧密结合才能产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科普特效电影。
中国古动物馆馆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天富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王原作了"古生物学重大发现与科普特效电影创作"的主旨发言🛠。他指出,科普特效电影发展虽然只短短的十年,但是现有的影片在科学发现中已经有了较大的覆盖面,最新的成果也得到了展示,激发了大家对科学的兴趣。甚至有些科学发现是受到科普电影的推动,在新的领域获得重要的科学发现💃🏻。
北京天文馆党委副书记🙋、副馆长,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特效影院专委会副主任☹️,北京校外教育协会会长景海荣作了"天文学与科普特效电影"主旨发言。他说🥋,最早的球幕电影就是为展示天文景观度身定制的👨💼。他还从天文学的角度,谈到怎样运用科普特效电影引导青少年的兴趣,还就天文特效电影的策划与创作手法给出了建议。
.png)
天富娱乐动画系主任、国家一级导演陈志宏教授做了"用电影语言讲科学故事"的主旨发言🧑🏻🍼🏊🏻。陈志宏结合执导4D电影《重返二叠纪》《剑齿王朝》的创作经验,指出一部优秀的科普特效电影首先要以科学作为想象的起点和逻辑线,综合性运用电影语言,发挥创作者的想象力,以故事和视效取胜🌥。
上海科技馆馆长🧑🏻💻,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王小明作了"特效电影与科学传播"主旨发言🙅🏿。发言中,王小明馆长分析了科普特效电影的功能价值和存在的问题,引发大家对科普特效电影未来发展的思考👨🏻🌾。王小明馆长建议成立"产🧛🏿♀️🐰、学、研、用一体化联盟"建立有效的馆校合作🙋🏽、馆企合作机制🏊🏼。
在与会者交流发言的第二板块中,大家围绕科普电影是否要讲故事、科普特效电影的观众群体界定👩🏽⚖️、科普特效电影的人才培养等问题各抒己见𓀓,讨论热烈✖️。
.png)
最后🙇🏻,天富平台执行院长何小青教授再次对各界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与感谢🌮。他强调,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数字影视技术的发展,科普与影视的结合将会有广阔的前景,天富娱乐始终坚持艺术与科技的融合,科普特效电影是艺术与科技融合的一个很好的点,希望类似这样的学术活动形成一种长效机制,能够长期与天富娱乐合作。天富娱乐在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将一如既往地加以支持和鼓励,为推动科普电影的发展做出贡献!
(图:姚志远 文:陈志宏)